就從一首唐詩說起. 就從一首唐詩說起。。。。。。。 這些天,在家指導小兒子準備第一次月考,我發現, 定力及耐力是讀書最大的考驗, 我們全家都在為他加持, 可是, 也同時發現領悟力及程度, 決定唸書的效率和成果。 哥哥負責他的地理及地科, 我負責英文及國文, 家教 老師則負責生物及數學。他自己負責歷史及公民等社會科。爸爸在一邊打氣、倒茶水及趕一位不速之客--蒼蠅。 聽到我們之間的對話,都掩嘴而笑,不敢太大聲。有時,忍不住,只好 酒店打工跑到樓上去喘氣。後來,我們的共同想法是,兒子是不是在醫院時抱錯了? 我們分頭進行, 把我們多年來的功力全部倒在他身上, 這下來, 才發現, 能力程度不足, 縱使是名師來教, 也是成果有限. 但如果不引導、不指正, 更不行。現在有太多的孩子, 不知如何準備功課。 一旦功課嚴重落後, 會沒有上課的意願,因為沒有成就感。 我們努力賣力的為他加分演出, 是想讓他知道, 情趣用品 準備國中和國小的考試要用完全不同的準備方式. 希望他的第一次月考可以為他帶來信心。 現在, 不管文、理的題目幾乎都是以題組形式出現, 說了一大串, 比較了半天, 其實, 答案有時很簡單, 就在字裡行間, 但, 要從這一串中, 明白題目到底在問什麼。 很多孩子看到後面, 忘了前面, 沒有辦法很快領悟,因為語文就是個障礙。 昨天, 我在為兒子解釋詩詞時, 就發現, 情境的養成很重要, 生活經驗不足 太平洋房屋及體驗不夠,很多的文字對他而言, 只是字, 不是意象的表達. 我把昨天討論一首詩的過程,描繪於後. 國中第一冊國文, 第四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很多人朗朗上口,意境可以體會, 那,如何為孩子解釋導讀呢? 煙花三月下揚州............. ”下”是什麼意思呢? 煙花是什麼呢? 怎樣讓他們 西裝外套感受到煙花的情景呢? 季節呢? 是春天, 但, 是初春或暮春呢? 那麼, 寫這首詩的李白, 他的心情呢? 李白有一首詩”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這個孟夫子就是指孟浩然。李白和孟浩然是老友也是好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在黃鶴樓送他的老朋友孟浩然去廣陵。 之廣陵, 就是到廣陵,去廣陵的意思。之是動詞,到的意思. 揚州的舊稱就是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故人是指:老朋友, 但,故總統、已故或故世, 是 G2000指”死”去的人。故事, 就是以前發生的事。 老朋友在西邊的黃鶴樓互相道別,因為,孟浩然要到東邊的揚州, 以前的通訊及交通都不發達,沒有手機也沒有伊媚兒,此次分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逢,因此,表達依依不捨的心情是送別詩最大的特色。 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是指春天煙霧瀰漫,百花盛開的樣子。我見兒子似懂非懂, 就跟他說:就好像,我們去陽明山看到櫻花盛開而且剛好又是在霧濛濛的季節,一片花海美不勝收,一路走來,都是茂盛的花朵, 關鍵字行銷 那就是”煙花三月”。 揚州的市花(如圖)是”瓊花”,盛開時,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隋煬帝當年就留下了到揚州看瓊花的故事. 這一路, 從黃鶴樓一直到揚州都是百花盛開,煙霧瀰漫的暮春景色。 在四季分明的大陸, 1~3月(都指農曆) 是春天, 4~6月是夏天,7~9月是秋天, 10~12月是冬季, 那麼, 3月就是暮春、晚春了。 孤帆遠影碧山盡, 形容李白站在江邊,目送朋友坐船順流到東邊的揚州。 孤船單帆漸行漸遠,慢慢消失在青山的盡頭。 孤字,在這兒其實 長灘島更是形容李白的心境,因為老友離去了,自己又孤單一人了。因為自己看得太專注了,茫茫大海中,好像只有老朋友坐的那艘船,但並不是真的只有一艘船. 好像在音樂發表會時,一整團的孩子在台上演奏,而母親眼裡只看到自己在拉琴的孩子. 這句詩,充份顯露出李白對老友離去的不捨之情,船都走遠了,而他還在岸邊伸長了脖子,目送漸行漸遠的孟浩然。 唯見長江天際流。 極目遠眺,老朋友的船漸行漸遠,最後,只見到長江的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長江的水不會向天邊流去,因為太遠了,好像和 酒店兼職天連在一起了,像古人所說的 ”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首詩,描寫景物由近而遠,又至最遠,深深表達了對朋友離去的不捨及友情的深厚。 題目參考(取自南一書局之參考書) 1)下列各句( )中,何者當成動詞用? A.比臉盆還大的月光餅,掛在屋簷(下). B. 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C. 只緣身在此山(中). D. 煙花三月(下)揚州. 答案,當然是D囉. 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之”字詞性與何者相同? A. (更)上一層樓. B. (故)人西辭黃鶴樓. C. 煙花三月(下)揚州 D. 不識廬山真面(目) 答案是 烤肉C, 和題目的(之)都當動詞用. 同樣一句話,可以用不同的題型展現出來, 因此,孩子如果真的明白清楚了,怎麼考,都考不倒的. 我逐字為孩子解釋, 雖然花了2個小時才解釋完一首七言絕句,但我旁徵博引,加上孩子提出的問題, 其實他吸收的不是只有一首詩而已,我把心得及過程寫下來, 希望供有興趣的父母及有孩子剛上國中的父母參考,我們這2小時,笑聲連連,爸爸和哥哥都被弟弟笑倒了,這也是親子相處很有趣的經驗哦. 雖然,剛開始,孩子覺得很難,經過我們反覆研討後,他的理解力也慢慢增加了,不再認為國文是個很難的科目了. 新成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nghsk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